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本站首页网站简介新闻中心 名家名作传世经典著名女书法家佳品欣赏书画知识 藏品拍卖吴蓬画语录
点击书画吴蓬书画瓷器古代书画家近现代书画家画论经典名家故事书画鉴赏市场动态诗书画印文房四宝
九州书画网
   
 

会员中心, 用户登陆
用户名:
密 码:
注册新用户
  ├ 姚志超
  ├ 徐德润
  ├ 徐志学
  ├ 刘增兴
  ├ 彭志娟
  ├ 郭雅君
  ├ 陈西林
  ├ 聂中东
  ├ 史正学
  ├ 张 海
  ├ 马跃华
  ├ 张万一
  ├ 龙 瑞
  ├ 文怀沙
  ├ 方茂鸿
  ├ 李运江
  ├ 方照华
  ├ 范 增
  ├ 董昌喜
  ├ 王明明
  ├ 吴山明
  ├ 窦黎明
  ├ 刘炳森
  ├ 欧阳中石
  ├ 陆建新
  ├ 沈 鹏
  ├ 陈天然
  ├ 卢国光
  ├ 李 铎
  ├ 刘勃舒
  ├ 刘文西
  ├ 罗学献
  ├ 靳尚谊
  ├ 刘大为
  ├ 尉天池
  ├ 崔子剑
  ├ 余修林
  ├ 朱韶新
  ├ 赵振刚
  ├ 赵抱衡
  ├ 薛垂广
  ├ 吴懋祥
  ├ 王今栋
  ├ 仝相和
  ├ 师安衷
  ├ 桑 凡
  ├ 齐冲天
  ├ 彭立贵
  ├ 理勤功
  ├ 李裕兴
  ├ 韩伟业
  ├ 丁中一
  ├ 巴 山
  ├ 王天成
  ├ 李逸野
  ├ 宋晓东
  ├ 李留海
  ├ 周济人
  ├ 杜克礼
  ├ 胡秋萍
  ├ 张仲亭
  ├ 周俊杰
  ├ 张化彦
  ├ 杨克林
  ├ 李骋
  ├ 侯素珍
  ├ 关明聚
  ├ 张志本
  ├ 龚存银
  ├ 百 师
  ├ 宋华平
  ├ 李刚田
  ├ 马永超
  ├ 王伟庆
  ├ 王立春
  ├ 李自强
  ├ 周 森
  ├ 黄永玉
  ├ 郁 风
  ├ 黄苗子
  ├ 于志学
  ├ 冯 远
  ├ 宋 英
  ├ 侯德昌
  ├ 牛光甫
  ├ 杨乃寒
  ├ 屈有善
  ├ 李平逊
  ├ 侯 耘
  ├ 李福
  ├ 蔡超
  ├ 王西京
  ├ 王琦
  ├ 肖 峰
  ├ 吴长江
  ├ 许 江
  ├ 吴冠中
  ├ 刘绮
  ├ 桑一田
  ├ 刘 毅
  ├ 方 坤
  ├ 方楚雄
  ├ 方尧明
  ├ 方 云
  ├ 方 振
  ├ 方 骏
  ├ 方海龙
  ├ 方惠民
  ├ 方绍武
  ├ 方增先
  ├ 李晓军
  ├ 丁嘉耕
  ├ 张召京
  ├ 李秀峰
  ├ 顾建全
  ├ 王 松
  ├ 王福增
  ├ 张如学
  ├ 董财儒
  ├ 张明宝
  ├ 林 岫
  ├ 李振淑
  ├ 刘颜涛
  ├ 朱 非
  ├ 蒋雨浓
  ├ 韩宁宁
  ├ 方 胜
  ├ 姚新峰
  ├ 瑞永德
  ├ 刘永杰
  ├ 陈良才
  ├ 王广然
  ├ 周丹瑜
  ├ 公丕炎
  ├ 吴 蓬
  ├ 胡明军
  ├ 杨子健
  ├ 林其风
  ├ 许新乐
  ├ 徐鸿春
  ├ 安多民
  ├ 熊久林
  ├ 朱戊扬
  ├ 张泗端
  ├ 邓 强
  ├ 郭耀西
  ├ 周 波
  ├ 伍燕恒
  ├ 侯宝泉
  ├ 闫广魁
  ├ 徐志数
  ├ 王泽培

山 水 类


花 鸟 类


动 物 类


书 法 类


综 合 类


人 物 类

 
 ◆ 本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画论经典 - 正文
包世臣《艺舟双楫》答熙载九问
所属类别[画论经典] 页面功能【打印】【关闭】 发布时间:2013/4/18 16:03:41 
新闻来源[本站] 已[1851]人查看此新闻信息
答熙载九问
问:自来论真书,以不失篆分遗意为上,前人实之以笔画近似者,而先生驳之,信矣。究竟篆分遗意寓于真书,从何处见?
篆书之员劲满足,以锋直行于画中也。分书之骏发满足,以豪平铺于纸上也。真书能敛墨入豪,使锋不侧者,篆意也。能以锋摄墨,使豪不裹者,分意也。有涨墨而篆意湮,有侧笔而分意漓。诚悬景度以后,遂滔滔不可止矣。
问:先生常言草书自有法,非字体之说也。究竟何者为草法?
《书谱》云:“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性情;草以使转为形质,点画为性情。”是真能传草法者。世人知真书之妙在使转,而不知草书之妙在点画,此草法所为不传也。大令草常一笔环转,如火箸划灰,不见起止。然精心探玩,其环转处悉具起伏,顿挫皆成点画之势。由其笔力精熟,故无垂不缩,无往不收,形质成而性情见,所谓画变起伏,点殊衄挫,导之泉注,顿之山安也。后人作草,心中之部分,既无定则,豪端之转换,又复卤莽,任笔为体,脚忙手乱,形质尚不备具,更何从说到性情乎。盖必点画寓使转之中,即性情发形质之内。望其体势,肆逸飘忽,几不复可辨识,而节节换笔,笔心皆行画中,与真书无异。过庭所为言“张不真而点画狼籍”,指出楷式,抉破窔奥也。至谓“钟不草而使转纵横”,此语并传尽真法。盖端庄平直,真势也。古人一点一画,皆使锋转笔以成之,非至起止掣曳之处,乃用使转纵横者,无处不达之谓也。盘纡跳荡,草势也。古人一牵一连,笔皆旋转,正心着纸,无一黍米倒塌处。狼籍者,触目悉是之谓也。草法不传,实由真法之不传。真草同源,只是运指换笔,真则人人共习,而习焉不察,草则习之者少,故谓草法不传耳。然草书部分,亦是一大事。晋书所谓杀字甚安,是专言结构。不力究此义,所以日趋狂怪,缭绕而不可止也。草故有法,然岂有别法哉。千年黑洞,今始凿出一线天。然工力互有深浅,吴郡所为叹右军博涉多优也。抑余有更为吴郡进一解者,书之形质,如人之五官四体,书之情性,如人之作止语默。必如相人书所谓五官成,四体称,乃可谓之形质完善,非是,则为缺陷。必如《礼经》所谓九容,乃得性情之正,非是,则为邪僻。故真书以平和为上,而骏宕次之;草书以简静为上,而雄肆次之。是故有形质而无情性,则不得为人,情性乖戾,又乌得为人乎。明乎此,而自力不倦,古人未尝不可企及耳。
问:先生常言左右牝牡相得,而近又改言气满,究竟其法是一是二?
作者一法,观者两法。左右牝牡,固是精神中事,然尚有形势可言。气满,则离形势而专说精神,故有左右牝牡皆相得,而气尚不满者,气满,则左右牝牡自无不相得者矣。言左右必有中,中如川之泓,左右之水皆摄于泓。若气满则是来源极旺,满河走溜,不分中边,一目所及,更无少欠阙处。然非先从左右牝牡用功力,岂能幸致气满哉。气满如大力人精通拳势,无心防备,而四面有犯者,无不应之裕如也。
问:吴兴言:“结字因时相沿,用笔千古不易。”陈隋人结字非不古而乏俊气,此又存乎其人。华亭云:“古人以章法为一大事,尝见襄阳《西园记》,端若引绳,此非必有迹象,乃平日留心章法故耳。”二说孰优?
赵、董二说皆陋。结字本于用笔,古人用笔,悉是峻落反收,则结字自然奇纵。若以吴兴平顺之笔,而运山阴矫变之势,则不成字矣。分行布白,非停匀之说也。若以端若引绳为深于章法,此则史匠之能事耳。故结体以右军为至奇,秘阁所刻之《黄庭》,南唐所刻之《画赞》,一望唯见其气充满,而势俊逸。逐字逐画衡以近世体势,几不辨为何字。盖其笔力惊绝,能使点画荡漾空际,回互成趣。大令《十三行》稍次之。《曹娥碑》俊朗殊甚而结字序画,渐开后人匀称门户,当是右军誓墓后代笔人所为,或出羊侍中,而后人以为王体误收右军帖中耳。《乐毅论》各本皆是唐人自书,非出摹拓,只为体势之平,实由笔势之近。北碑以《清颂碑》《玉佛记》为最奇,然较《十三行》已为平近,无论《画赞》《黄庭》也。《丙景经》纵势取姿,可谓有韵,然序画雅无奇趣。《鹤铭》神理,正同《内景》,以为右军书者,皆非能见匡庐真相者也。降至王侍中,用笔渐平,而结字益实。盖二王以前之书,无论真行,帖中所无,不能撮合偏旁,自创一字以参其间。侍中以下,则渐可以后人体势入之而不嫌矣。草书唯皇象索靖,笔鼓荡而势峻密,殆右军所不及。伯英诸帖,大都是大令书。圣于狂草,空前绝后。只是行以篆法,下笔如鹰鹯搏击,遒而不褊,疏而不凋,虽经挪行,尚可想所向无空阔之意态也。
问:前人言小字如大字,褚遂良以后,经生祖述,亦有能者。大字如小字,未之见也。题署如细字,跌宕自在,唯米襄阳近之,斯语是否?
小字如大字,以言用法之备,取势之远耳。河南遍体珠玉,颇有行步媚蛊之意,未足为小字如大字也。大字如小字,以形容其雍容俯仰,不为空阔所震慑耳。襄阳侧媚跳荡,专以救应藏身,志在束湿而时时有收拾不及处,正是力弱胆怯,何能大字如小字乎。小字如大字,必也《黄庭》,旷荡处直,任万马奔腾,而藩篱完固,有率然之势。大字如小字,唯《鹤铭》之如意指挥,《经石峪》之顿挫安详,斯足当之。
问:每作一波,常三过折,无垂不缩,无往不收。先生每举此语以示学者,而细玩古帖,颇不尽然,即观先生作字,又多直来直去。二法是同是异?
学书如学拳。学拳者,身法、步法、手法,扭筋对骨,出手起脚,必极筋所能至,使之内气通而外劲出。予所以谓临摹古帖,笔画地步必比帖肥长过半,乃能尽其势而传其意者也。至学拳已成,真气养足,其骨节节可转,其筋条条皆直,虽对强敌,可以一指取之于分寸之间,若无事者。书家自运之道亦如是矣。盖其直来直去,已备过折收缩之用。观者见其落笔如飞,不复察笔先之故,即书者亦不自觉也。若径以直来直去为法,不从事于支积节累,则大谬矣。
问:匀净无过吴兴,上下直如贯珠,而势不相承,左右齐如飞雁,而意不相顾,何耶?
吴兴书笔,专用平顺,一点一画,一字一行,排次顶接而成。古帖字体,大小颇有相径庭者,如老翁携幼孙行,长短参差,而情意真挚,痛痒相关。吴兴书,则如市人入隘巷,鱼贯徐行,而争先竞后之色,人人见面,安能使上下左右空白有字哉。其所以盛行数百年者,徒以便经生胥史故耳。然竟不能废者,以其笔虽平顺而来去出入处,皆有曲折停蓄。其后学吴兴者,虽极似而曲折停蓄不存,惟求匀净,是以一时虽为经生胥史所宗尚,不旋踵而烟销火灭也。
问:华亭言学少师《大仙帖》,得其破方为圆,削繁成简之妙。先生尝是其言,再三寻讨,不得其故。
香光论书,以此二语为最精。从过庭泯规矩于方圆,遁钩绳之曲直悟入,非果得于学《大仙帖》也。此以香光所诣而知之。至《大仙帖》,即今传《新步虚词》,望之如狂草,不辨一字,细心求之,则真行相参耳。以真行联缀成册,而使人望为狂草,此其破削之神也。盖少师结字,善移部位,自二王以至颜柳之旧势,皆以展蹙变之,故按其点画如真行,而相其气势则狂草。山谷云:“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阑。”言其变尽《兰亭》面目,而独得神理也。《兰亭》神理,在似奇反正,若断还连八字,是以一望宜人,而究其结字序画之故,则奇怪幻化,不可方物。此可以均天下国家,可以辞爵禄,可以蹈白刃之中庸,而非“非之无举,刺之无刺”之中庸也。少师则反其道而用之,正如尼山之用狂狷。书至唐季,非诡异即软媚。软媚如乡愿,诡异如素隐。非少师之险绝,断无以挽其颓波。真是由狷入狂,复以狂用狷者,狂狷所为可用,其要归固不悖于中行也。
问:先生尝云:“道苏须汰澜漫,由董宜避凋疏。”澜漫、凋疏,章法中事乎?笔法中事乎?汰之避之,从何处著手?
澜漫、凋疏,见于章法,而源于笔法。花到十分名澜漫者,菁华内竭,而颜色外褪也。草木秋深叶凋而枝疏者,以生意内凝,而生气外敝也。书之澜漫,由于力弱,笔不能摄墨,指不能伏笔,任意出之,故澜漫之弊,至幅后尤甚。凋疏由于气怯,笔力尽于画中,结法止于字内,矜心持之,故凋疏之态,在幅首尤甚。汰之避之,唯在练笔,笔中实则积成字,累成行,缀成幅,而气皆满,气满则二弊去矣。宝晋斋《辞中令书》,画瘦行宽,而不凋疏者,气满也。戏鸿堂摘句《兰亭诗》《张好好诗》,结法率易,格致散乱,而不澜漫者,气满也。气满由于中实,中实由于指劲,此诣甚难至,然不可不知也。
答三子问
修存问:先生薄吴郡书,而常举其言为学者法,其所谓察之尚精,拟之贵似,先察后拟者,将毋必能察而后能拟耶?敢问古帖真伪优劣,如何能精其察?
书道妙在性情,能在形质。然性情得于心而难名,形质当于目而有据,故拟与察,皆形质中事也。古帖之异于后人者,在善用曲。阁本所载张华、王导、庾亮、王廙诸书,其行画无有一黍米许而不曲者,右军已为稍直,子敬又加甚焉,至永师,则非使转处,不复见用曲之妙矣。尝谓人之一身,曾无分寸平直处,大山之麓多直出,然步之则措足皆曲,若积土为峰峦,虽略具起伏之状,而其气皆直。为川者必使之曲,而循岸终见其直。若天成之长江大河,一望数百里,瞭之如弦,然扬帆中流,曾不见有直波。少温自矜其书,于山川得流峙之形者,殆谓此也。曾忆相人书有曰“眉要曲兮不要直,曲直愚人不得知”,曲直之说至显,而以为愚人不知,则其理正通于书。故米、赵之书,虽使转处其笔皆直,而山阴伪迹,多出两家,非明于曲直之故,恶能一目辨晢哉。秦汉六朝传碑不甚磨泐者,皆具此意。汇帖得此秘密,所见唯南唐祖刻数种,其次则枣版阁本,北宋蔡氏,南宋贾氏所刻,已多参以己意,明之文氏、王氏、董氏、陈氏几于形质无存,况言性情耶。然能辨曲直,则可以意求之有形质无形质之间,而窥见古人真际也。曲直之粗迹,在柔润与硬燥。凡人物之生也,必柔而润,其死也,必硬而燥。草木亦然,柔润则肥瘦皆员,硬燥则长短皆扁,是故曲直在性情而达于形质,员扁在形质而本于性情。唐贤真书以渤海为最整,河南为最暇,然其飞翔跳荡不殊草势,筋摇骨转,牵掣玲珑,实有不草而使转纵横之妙。凡以其用笔,较江左为直,而视后来,则犹甚曲之故也。能以是察,则近于精矣。
蕴生问:先生言察古帖之术,微妙至不可遁。自宋至明,真迹流传者,真伪尤杂,仍用是以察乎?抑别有术乎?
太傅呕血以求中郎笔诀,逸少仿钟书胜于自运,子敬少时学右军代笔人书,可见万古名家,无不由积学酝酿而得,虽在体势既成,自辟门户,而意态流露,其得力之处,必有见端。赵宋以来,知名十数,无论东坡之雄肆,漫士之精熟,思白之秀逸,师法具有本末。即吴兴用意结体,全以王士则《李宝成碑》为枕中秘,而晋唐诸家亦时出其腕下。至于作伪射利之徒,则专取时尚之一家,画依字抚,力求貌似,断不能追踪导源,以求合于形骸之外。故凡得名迹,一望而知为何家者,字字察其用笔结体之故,或取晋意,或守唐法,而通篇意气归于本家者,真迹也。一望知为何家之书,细求以本家所习前人法而不见者,仿书也。以此察之,百不失一。
震伯问:善哉!先生之言察也。敢问拟其术从何始,于何终?
始如选药立方,终如集腋成裘。立方必定君药以主症,为裘必俪毛色以饰观,斯其大都也。学者有志学书,先宜择唐人字势凝重锋芒出入有迹象者,数十字多至百言习之,用油纸悉心摹出一本,次用纸盖所摹油纸上,张帖临写,不避涨墨,不辞用笔根劲,纸下有本,以节度其手,则可以目导心追,取帖上点画起止肥瘦之迹,以后逐本递夺,见与帖不似处,随手更换,可以渐得古人回互避就之故。约以百过,意体皆熟,乃离本,展大加倍,尽己力以取其回锋抽掣盘纡环结之巧,又时时闭目凝神,将所习之字,收小如蝇头,放大如榜署,以验之,皆如在睹,乃为真熟。故字断不可多也。然后进求北碑习之如前法,以坚其骨势,然后纵临所习之全帖,渐遍诸家,以博其体势,闲其变态。乃由真入行,先以前法习褚《兰亭》肥本,笔能随指环转,乃入阁帖,唯《争座位》至易滑手,一入方便门,难为出路。要之,每习一帖,必使笔法章法,透入肝膈,每换后帖,又必使心中如无前帖。积力既久,习过诸家之形质性情,无不奔会腕下,虽曰与古为徒,实则自怀杼轴矣。唯草书至难,先以前法习永师《千文》,次征西《月仪》二帖,宜遍熟其文,乃纵临张伯英、二王以及伯高残本《千文》,务以“不真而点画狼籍”一语为宗,则拟之道得也。善夫,吴郡之言乎!背羲、献而无失,违钟、张而尚工,是拟虽贵似,而归于不似也。然拟进一分,则察亦进一分,先能察而后能拟,拟既精而察益精,终身由之,殆未有止境矣。
送货方式 售后服务 付款方式 包装运输 合作加盟 退换声明 版权声明 购物流程 团购
保密安全 企业文化 保真声明 常见问题 法律声明 本站章程 VIP服务 建议投诉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联系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 | 欢迎加盟 | 业务联系
版权所有:九州书画网 技术支持:通达网络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河南长庚律师事务所 张红卫律师
 直销电话:  电话:18003932399 13903933796 0393-4878427 联系人:方先生
豫ICP备11008041号-1